6月9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楚天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黎杨全教授应邀在我校作题为“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网络文艺研究中心(筹)主办,艺术与美育研究院许苗苗教授主持,我校胡疆锋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桂琳教授到场评论交流。
黎教授首先指出当前的文学批评面对数字时代的文学实践所表现出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批评方式已不适应当下的数字文学实践现状。对此,黎教授提出应当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的思维定势,从游戏角度理解文学活动,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黎杨全教授指出,中国网络创作深刻地受到游戏逻辑与游戏经验的影响,他结合大塚英志的“物语消费”与东浩纪的“数据库消费”理论,分析阐述了中国网络文学与网络二次创作的创作机制。在后现代的文化消费中,“系统-创作”的关系取代了传统“原作-仿作”的关系,这种新的创作状况表现出的是游戏的逻辑。游戏的二元结构(系统与个人化版本)深刻地表现了当下创作的原理,游戏经验也对文学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游戏经验在文学中“再媒介化”。
最后,黎教授提出建构游戏批评范式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在文学观念上,应当注意游戏性、游戏功能在数字时代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文学接受场景中,由传统“文本—读者”二元关系走向“文本—表演者—读者”的三元结构;从模拟论的角度去理解数字时代的文学;从游戏性的角度去分析与阐释文学。
此次讲座呈现了审视数字时代的文学的新视角,黎杨全教授提出的游戏批评范式扩展了传统批评的范畴,对当下不断变动的网络文艺现象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现场同学结合日本ACGN与中国网络文艺实践的异同、文学与游戏的关系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变迁、故事世界与“元叙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话题提出问题,与黎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供稿:周冠宁
排版:王玉蕾